海南草根排球:民间排球大戏,让村民生活有趣有味

8月7日,文昌中学体育馆,海南省第五届运动会,海口女排和澄迈女排进行比赛。

8月18日,文昌市东郊镇蓝田村,村民观看排球比赛。

文昌市东郊椰林,黄鸣(右)和符川明“单挑”排球。他们都是18岁,即将去大学报到。

10月20日,文昌市昌洒镇,一位阿婆在自家商店的电视机前观看女排世锦赛季军争夺战。最终中国女排以3∶0战胜荷兰队,获得季军。

8月18日,文昌市东郊镇,村民用凳子打排球。在这里,除了“举板凳打排球”,还有夫妻拉手打球、两人绑腿打球等玩法。

8月18日,文昌市东郊镇,两位老人在村里看排球赛。有了灯光球场,常有村民打球到深夜。

10月19日,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的一家茶馆,几十位当地人散坐在10多张桌子前,为小电视机里的女排姑娘惋惜不已。女排世锦赛的半决赛上,顽强拼搏的中国女排激战5局,却遗憾地止步决赛门外。几个小时后,人们照例出现在文昌的桥洞下、空地里,光着膀子打起排球,夜里的滂沱大雨也没能让他们停下来。这里是我国著名的“排球之乡”。

据说在上世纪初,从东南亚等地回乡的侨民就为农闲时习惯抛椰子玩的海南文昌人带来了排球。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排球在文昌农村逐渐普及,民间排球水平提高,来自文昌的队伍甚至两次夺得全国排球比赛冠军。后来,这里就成了几乎村村有排球场的“排球之乡”。

相比其他球类运动,文昌的环境更容易满足排球对场地的要求:沙地上划几条线,一张渔网、两根绳子就能搭起排球场;椰子叶编成的球里塞进椰子丝,就成了一个简易排球。现在,这里更常见的是硬化过地面的灯光球场。如果球场因建房修路被侵占,村民就再找片空地打球,或者干脆在树丛里开辟新球场。在文昌,一个村先后建起10多个球场的现象并不罕见,上世纪还曾有学校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球场。

上世纪80年代,夺得世界大赛“五连冠”的中国女排队员曾多次造访文昌,现任中国女排主教练、“铁榔头”郎平就在当时来访的队伍里。

如今在文昌的各个角落,一到傍晚,种田的、卖菜的、开店的、开车的……结束了工作的人们纷纷脱下鞋、光着膀子去排球场打到深夜。打球的人多,围着看球的人更多。

这里的草根排球不讲究规则,有人就能打,一切为了打得好看、好玩。一对一单挑是最常见的,也是每个打排球的孩子的“基本功”。还有人用凳子发球、接球、扣球,基本功差的用手也打不过他。

充满自由色彩的草根排球,或许正诠释着体育的游戏本质。

文昌人家里有喜事,舍得花钱的,会请各路高手打场排球赛。到了重大节庆,全镇排球大赛或乡镇间的排球比赛随处可见。对于在外地的文昌同乡会,排球赛往往是固定节目。平常各乡镇间相互约战,有人骑着摩托跑几十公里去看比赛,爬上屋顶、电线杆看球的也大有人在。

学校里开排球课,学生们的课间游戏也是和小伙伴打球。在这种氛围里成长,文昌人的排球技术从小就得到锻炼。文昌中学排球队是全国中学生排球赛的常胜冠军。

在娱乐方式多样的今天,文昌人对排球仍然情有独钟。隔壁上初中的主攻“哥二”(二哥),卖猪肉的二传“爹三”(三叔),捧着饭碗在球场边喝彩的孩子……在文昌,排球是生活的一部分。

“好球!”“这个扣球,漂亮!” 海南省文昌市东阁镇举行新春排球大赛。

由各行各业的民间排球好手组成的11支球队参与角逐,吸引了十里八乡的群众前来观看,场面激烈热闹。

市民为了好位置,通过窗户观看。

场外不断爆发出阵阵掌声和欢呼声,气氛持续“升温”,也让人感受到文昌人对排球的热爱。

今年春节来,文昌市、镇、村三级排球赛持续不断,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体生活,带来浓浓的新春喜庆氛围,也彰显“排球之乡”的排球传统仍有强劲的生命力。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微海南,刊载只为学习交流。如图片、视频涉及肖像、隐私,侵犯您的权益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即行删除或者协商许可使用事宜。谢谢你们的支持。

邀请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