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中午12点20分许,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在北京101中学跑完当日奥运火炬传递的最后一棒,把火种交与圣火使者收回。至此,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结束了历时130天、总里程约13.7万公里的环球旅程,转场进入鸟巢。
许智宏校长高擎奥运火炬
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以“和谐之旅”为主题,以“点燃激情 传递梦想”为口号,跨越五大洲,火炬手2万多名,护跑手5000名,是奥运史上传递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火炬接力。
8月6日至8日,奥运圣火在北京市18个区县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19个路段进行传递活动。在北京的圣火传递紧紧围绕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充分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实践成果,展示“国家首都、国际都市、历史名城、宜居城市”的城市魅力,展现古都风貌、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以及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共有841名火炬手参加了总距离为38.92公里的传递活动。
8日的传递从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出发,然后在房山、门头沟、大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最后到达海淀。中午12时许,护送北京奥运会圣火的车队到达北京101中学。在传递起点,圣火护卫使者从圣火灯中取出火种,点燃火炬。经过七名火炬手的手手相传,最后一棒火炬手、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手持火炬跑到终点时,全场沸腾了,所有人的热情都被点燃。青年营的中外营员和志愿者们都情不自禁地抱在一起,唱着、跳着,高喊“北京加油!”“中国加油!”“奥运加油!”。
许智宏校长接过奥运火炬
许校长登上主席台,高举火炬向全场展示。五星红旗、北京奥运会会旗、各种颜色的国旗挥舞着,各种肤色的青年人欢呼着,场内气氛瞬间达到最高潮。在全场的欢呼声中,圣火使者将火炬火种引入火种灯,并护送离开青年营。至此,北京奥运会圣火全球传递的最后一站圆满结束。
热情的奥运志愿者和观众
刚刚传递完火炬的许智宏激动地说:“把青年营作为北京火炬传递的最后一站,意义重大。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人,青年营的第一棒火炬手是中学校长,我是大学校长,代表了中国教育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发展。”
2004年,许智宏校长曾作为雅典奥运会火炬手在北大未名湖畔传递火炬。四年后,他再次举起奥运火炬时显得更加激动,他说:“我们准备了七年时间,奥运会终于要开幕了。我向所有青年人呼吁,为奥运举办成功而共同努力!”
许校长表示:“这次奥运火炬全球传递活动中,第一个传递火炬的中国人是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的学生罗雪娟,我是最后一棒。能够在这样一个荣耀的时刻,担任火炬传递活动的最后一棒火炬手,这是我的光荣,也是北京大学这样一个百年老校的光荣,这一刻,我和北京大学都是无比的荣耀。北大的学子要以奥运精神激励自己,发扬奥林匹克精神,发扬北大的优良传统。”
北大学子打出“祝贺北京举办奥运成功”的条幅(王焱/摄)
为了迎接奥运圣火在101中学校内进行传递,来自世界205个国家和地区的奥林匹克青年营营员们纷纷穿上了各自的传统民族服装,在校内载歌载舞,完美地诠释了本次北京奥运圣火传递的“和谐之旅”这一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