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黄洪波 公济运动医学 收录于合集#踝关节 2 个 #踝关节不稳 2 个 #韧带撕裂 2 个 #运动医学 2 个
正确认识“崴脚”
——足踝科普系列
拒
绝
崴
脚
背景介绍
相信我们每个人一生中几乎都会经历“崴脚”这事,无论运动不运动,只要你用脚走路,它都可能发生。那么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呢?今天给大家简单大白话科普下。
PART.01
踝关节长啥样?
ONE
事实上,“崴脚”不光涉及“脚”。准确地说,“崴脚”包括足踝关节的损伤。那么踝关节(huai,不是“果”关节)长啥样呢?
首先,从骨性结构组成来说,包括胫骨、腓骨和距骨三块骨头。像我们在木工活中看到的榫卯结构。
其次,维持踝关节稳定的“筋”。医学上叫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外侧有3根,内侧深浅两层共6根(三角型的一大片)。
外侧副韧带(绿色标注)
内侧副韧带(绿色标注)
PART.02
为啥还是容易伤呢?
TWO
可能你要问了,又是榫卯又是这么多韧带的,为啥还是容易伤呢?
因为我们的足踝并不只局限于房屋结构一样的稳定性,它还必须具备满足于我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灵活性。
距骨是一个前宽后窄的结构,其特殊形态脚踝灵活性的基础。当我们脚向下踩的时候(跖屈动作),会将更窄的后部放入踝穴内,造成了在这个空间内存在未填满部分。好处是我们踝关节可以做更灵活的六维活动度了,坏处是距骨在里面更晃了,也就是不稳定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平时崴脚时总是发生在下楼梯或者穿高跟鞋时。
距骨呈前宽后窄,兼顾灵活性和稳定性
而软组织结构内外侧副韧带,外侧有3根,内侧6根,小学生都能看出它是不平衡的。外侧三条线,内侧一个面,注定了崴脚受伤的几率总是脚的外侧多。而位于外侧前面的距腓前韧带就是其中最易损伤的。
外侧崴脚更多见
而根据受伤时的暴力程度,从拉伤、部分撕裂和完全撕裂可分为三型。
PART.03
伤了怎么办?
THREE
作为科普文,让我们接地气些,暂时抛开洋气的“RICE”或者“POLICE”原则的顺序。按照受伤后该先做啥后做啥来讲。
首先,脚伤了你最不愿意看到就是它肿起来。所以受伤后能不踩就不踩,能少踩就少踩,坐下的时候将患足抬高,高于心脏的位置上,加速足踝部组织液回流。
休息时抬高患肢
再次,是该冰敷还是热敷呢?记住,2天内一定是冰敷。冰袋自己可做,一定和皮肤垫一个薄毛巾,防止冻伤。最好脚脖子一圈都冰敷到。一次冰敷10-15 分钟,每次间隔2小时。6-48小时内间隔3小时。
受伤短期内冰敷
再其次,需要拍片吗?建议拍,因为我们首先需要判断的是否存在骨折,才能确定走骨折治疗路线,还是软组织损伤治疗路线。
拍片能明确损伤类型和严重程度
当然你都到医院了,踝关节的固定保护,无论是弹力绷带加压,还是支具石膏固定,都交给专业的医生吧。一般拉伤、部分撕裂的损伤,在专业医师和康复师知道下2-3周会逐步恢复。
但是,很不幸!由于受伤时暴力程度重、前期处理不当或者自身愈合能力差等等多因素原因,仍然会有大约20-30%的患者可能出现踝关节持久的疼痛、反复扭伤和不稳感,发展为慢性踝关节不稳。
这个时候更好的建议是手术治疗,达到稳定踝关节,恢复其功能,尽可能阻止走到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的地步。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外侧副韧带的修补大部分可以在微创关节镜下完成。
踝关节镜微创治疗
千万不要忽视反复崴脚的慢性踝关节不稳,一旦发展到关节内软骨严重磨损了,专业医生也会皱眉头。
最后,对于关节,我们一直追求功能至上,不是固定了或者手术完养着就行了,踝关节肌肉力量训练、稳定性训练、本体感觉训练等等,需要有专业的康复指导,才能恢复到伤前水平。总之,预防损伤为先,伤了也别怕,有我们为您保驾护航。
关于我们
We Cure, We Care
尊重、关爱与守护
公济运动医学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百余年前曾名为“公济”医院),于2021年8月正式成立了“运动医学科”(公济运动医学)。
“公济运动医学”专注膝肩髋踝肘等骨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病的微创外科治疗,以关节镜微创外科为重点。科室现有7名医师,其中包括2名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
【完】
作者:黄洪波
你“在看”我吗?
原标题:《正确认识“崴脚”|足踝科普系列》
阅读原文